4月13日,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專題研修班暨2023年“職教國培”示范項目開班活動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嘉毅出席并講話?;顒訃@共同體協作機制、資源建設與管理、項目過程管理及質量評價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了培訓工作的典型經驗做法,并對推進2023年“職教國培”示范項目進行了部署。(4月15日 中國教育報)
職教國培已實施多年,每年都有部分教師參加,擴大了參培者的教育視野,豐富了教師的學習資源,對教師個體而言,是非常重要及有效的在職學習方式。對學校而言,每年參加國培的教師數量有限,如何讓有限的參培教師把學習內容帶回學校,轉化成全校教師的學習資源,不僅是校本培訓的需要,也是實施國培項目的重要初衷。把“職教國培”項目做優,不僅要在培訓環節下功夫,還應重視教師參培后的資源共享。學校選派參培教師時,應讓教師帶著任務參加培訓:不僅要重視自我學習,還要將培訓所得共享。
分類整理學習內容。培訓不僅是參訓教師個體的學習資源,也是資源共享的主要內容。參訓教師應將學習內容進行分類整理,學習了哪些教育教學理論,哪些學校分享了辦學及教改成果,講座中有哪些值得學習的觀點及方法,進行了什么樣的教學實踐觀摩……分類整理,不僅能讓自己重溫學習內容,也為資源共享做好準備。
總結教學方法。學習內容的共享類似于“轉述”或“傳達”,相對簡單,教學方法共享則需要在熟練掌握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在培訓過程中,培訓人員可能沒有直觀告知參訓教師遇到什么問題該怎么做,參訓教師要認真梳理相關內容,在內容中發現方法。一般情況下,方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思想方法,一種是實踐方法,需要參訓教師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方法總結出來。
提煉教育思想。能否在培訓中提煉出教育思想,是培訓效果因人而異的關鍵。方法的獲得靠總結和發現,思想的獲得靠提煉。參訓教師應對培訓內容進行系統總結、研究,包括:在培訓中有哪些優秀的教學主張,這些教學主張對本校師資水平的提升及教育質量的提高是否有價值?如何將這些教學主張轉化為教師個體及學校的思想資源?
重視培訓后的學習資源共享,讓參培教師將在培訓中獲得的思想、理念與方法帶回學校,通過校本二次培訓共享給全校教師,是充分實現“職教國培”價值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