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統領,對有序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切實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適應性和吸引力作出了全面部署。教育財務領域學習貫徹落實《意見》,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思想上提高站位,行動上壓實責任,舉措上落實落細,著力推動完善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投入新機制。
一、堅持提高認識,旗幟鮮明彰顯“財務站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切實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教育財務戰線的使命和責任。必須錨定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的奮斗目標,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從“兩個大計”的高度,深刻領會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的重要意義,自覺將教育財務工作放到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局和重點落實《意見》精神工作中去謀劃、部署和推進,充分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助力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
二、堅持壓實責任,服務大局落實“財務擔當”
繼續堅持并充分發揮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投入體制機制優勢,進一步壓實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會、舉辦方和學校等各方投入責任,著力支持和保障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高質量發展。中央財政重在引導,通過建立完善“以獎代補”機制,指導各地提高生均撥款水平,優化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地方財政加強統籌,合理安排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和自有財力,根據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培養成本和辦學質量等改革完善差異化生均撥款制度,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舉辦方發揮辦學主體作用,壓實必要的辦學經費和資源保障責任,通過多種渠道籌措經費,按時、足額撥付經費,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支持學校核心能力建設、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職普融通、國際交流合作等改革創新。學校主動落實以服務求發展,自覺增強造血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經費使用自主權,依法依規自主花好用好管好教育經費,切實提高經費使用效益。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全面加強與職業院校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營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堅持加大投入,傾斜支持發揮“財務優勢”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財政部門切實加大傾斜支持力度,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職業教育發展的部署要求,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投入形成了“財政保障程度明顯高于普通教育,投入年均增幅明顯高于普通教育”的有利格局。據統計,“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近2.4萬億元,年均增幅超過8%,其中財政性經費總投入超過1.8萬億元,占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的78%。應該保持住良好勢頭,繼續通過政策設計、制度設計、標準設計等帶動投入。一是科學核定基本辦學成本和受教育者適度分擔教育成本標準,綜合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培養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建立符合中等職業學校多樣化發展要求的成本分擔機制,完善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成本動態監測和學費標準調整機制。二是完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資助辦法,提升職業本科和??聘叩嚷殬I學校學生資助水平,確?!皯M助”和“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莊嚴承諾落到實處。三是引導職業學校聚焦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自身優勢,以服務求發展,積極籌措社會資源,不斷提高服務社會毛收入占學校教育事業收入的占比。四是鼓勵各地探索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支持職業教育發展投入新機制,吸引社會資本、產業資金投入,將符合條件的職業教育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預算內投資等支持范圍,鼓勵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支持發展職業教育。五是支持各地探索建立完善符合職業教育特性的貨幣及非貨幣性捐贈財政配比政策,吸引行業龍頭企業、產教融合型企業通過產教融合方式,將最先進的設施設備引入職業院校實訓室,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和典型生產案例融入教育教學實踐。
四、堅持優化結構,科學分配凸顯“財務賦能”
進入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體系正在逐步完善,不可避免還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問題和短板。要解決這些問題和短板,不可能一蹴而就,相應地,職業教育投入也不能“撒胡椒面”,搞“陽光普照”式的分配,必須循序漸進,抓住主要問題和問題的主要方面,優先集中財力,兜底線、補短板,解決好阻礙發展的最關鍵問題。一是投入上,傾斜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確保依法落實兩個“不低于”要求,落實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職業教育財政撥款年增長比例不低于其他類型教育。二是區域上,傾斜支持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加大中央對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轉移支付力度,逐步縮小區域間差異。指導各地強化省級統籌,加大對省以下特別是困難地區職業教育轉移支付力度,逐步縮小區域內差異。三是分配上,體現專業差異化發展。指導各地探索建立基于專業大類的職業教育差異化生均撥款制度,切實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引導職業院校合理設置、調整專業,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同時鼓勵和支持各地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生均經費等政策,對非營利性民辦職業學校給予適當補助。四是支出上,優先保障辦學條件達標。支持引導各地實施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確保到2023年底達標學校比例達到80%以上,2025年底達到90%以上。
五、堅持強化監管,多措并舉提升“財務效能”
新形勢下加強資金監管,是提升教育財務管理水平、提升資金使用效益的關鍵,關系到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一是要加強聯合監管。依托教育督導、巡視、審計、教育經費統計、媒體等監管力量,全力推動以監審、監控、監督為著力點,建立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的教育經費監管體系。加強預算事前績效評估、預算執行事中監控、預決算事后監督,全面推進教育部門及各類學校預決算公開,將教育經費使用管理情況納入教育督導范圍。二是要強化結果運用。職業教育資金監管的有關結果,應在資金分配時作為重要參考因素,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預算內投資等項目安排等“掛鉤”。各地應研究建立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考核制度,以適當方式對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情況、職業教育改革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銜接度、經費支持匹配度等進行考核。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苯逃攧兆鳛榻逃聵I發展的“先行官”,充分發揮投入保障作用,推動《意見》落到實處,責無旁貸,使命光榮。我們將主動作為,努力推動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取得優異成績。
本文摘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