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團以“雙高建設”為契機,聚焦“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將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集團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和發展主線,緊抓體制機制建設,聚力“創新多元辦學體制、實施長效運行機制、搭建多層次協作平臺、推進多方合作育人模式”四大工程,加強學校與行業企業之間合作模式、社會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溝通與合作,建立經常性的產教對話協商機制和工作平臺,推進集團院校與集團企業成員之間的優勢師資、實訓設備、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形成產教融合協同創新示范高地。
關鍵詞:多元辦學 四級對接 多層次協作 多方合作育人
一、職教集團簡介
陜西鐵路建筑職業教育集團是經陜西省教育廳批準,于2012年6月由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組建,于2020年10月獲批國家第一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截止目前,集團成員單位共計66家,其中企業42家、院校19家、行業協會3個、科研院所2家,并由陜西省教育廳領導,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王景全等專家為顧問,聘請全國鐵道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中國職教學會軌道交通委員會等行業協會擔任指導單位,形成了“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育人長效機制。
集團圍繞鐵路建設,以培養鐵路建筑行業與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目的,以職業院校、鐵路建筑單位、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單位協作共建為主要形式,實施職業教育與職工培訓為主的非營利性機構,是具有互利性的產教聯合體和利益共同體。以服務為宗旨,發揮行業指導作用,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建立了“1+1+4”多元辦學體制、“四級對接”運行機制、“1+2+8+15”多層次協作平臺、“四方聯動”多方合作育人模式,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改革、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學生頂崗實習、訂單培養、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實現校企在人才培養與培訓、人力資源開發、產學研結合、對外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展開多元化合作,促進集團成員單位共同發展。
二、集團發展舉措
(一)創新“1+1+4”多元辦學體制,完善運行管理機制

圖1 職業教育集團“1+1+4”組織架構圖
集團實行以章程為統領的理事會負責制,在陜西省教育廳、渭南市政府和行業企業主導下,成立由“政、行、企、?!比藛T組成的“1”個理事會、“1”個秘書處、“4”個專項委員會(人才培養培訓工作委員會、專業建設工作委員會、產學研合作工作委員會、質量監控中心委員會),聚焦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大型鐵路企業“十四五”鐵路產業發展規劃的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按照“對接產業、特色發展、輻射帶動、整體提升”的思路,建立集團院校建設與集團企業需求聯動機制,先后出臺了《陜西鐵路建筑職業教育集團“十四五”發展規劃》《陜西鐵路建筑職業教育集團多元主體監控評價制度》《陜西鐵路建筑職業教育集團校企合作辦學激勵辦法》《陜西鐵路建筑職業教育集團推進校企“四級對接”運行機制管理辦法(試行)》等相關制度,進一步拓展集團化辦學發展空間,加強集團市場化、實體化運行,促進校企融通、產教融通、科教融通。
(二)實施“四級對接”長效運行機制,助力行業企業賦新能

圖2 職業教育集團校企合作“四級對接”運行機制
集團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對接,構建了“集團學校對接集團公司、二級學院對接子分公司、教研室對接工程建設項目部、專業教師對接技術人員”的“四級對接”校企合作運行機制,開展成員院校領導帶隊分區域深入聯系集團成員單位,各產業學院、技術研究中心、高層次人才、博士教授團隊精準跟進對接的“走出去”方略,定期召開集團理事會議、成員單位科技合作峰會、三級子分公司科技部長、企業科技大咖進校園等系列“引進來”活動。聚焦鐵路智慧建造、“互聯網+材料”、工程智能監測、鐵路“四電”集成等行業產業關鍵技術,構建了“創新研究-項目支撐-平臺孵化-成果轉化”技術創新與應用新格局,面向鐵路建筑產業開展未來產業、戰略決策、產業發展、未來技術、技術孵化及推廣應用等方面研究,形成了集共建基地、共享資源、合作教學、協同創新、聯合招生、合作就業“六位一體”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
(三)搭建“1+2+8+15”多層次協作平臺,推進校企協同發展

圖3 職業教育集團“1+2+8+15”校企協同平臺
集團對接行業產業發展需求,充分發揮與中國中鐵、中國鐵建血脈淵源優勢,搭建“創新研究院-創新服務平臺-產業學院-技術應用研究中心”校企協同平臺,校企共建共管共享?。ㄊ校┛蒲衅脚_,聯合開展科研創新項目,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實踐育人平臺。以“高鐵高端產業、城軌產業高端”為引領,與副理事單位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共建“鐵道工程未來產業創新研究院”,構建了“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創新平臺”和“區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2個協同創新服務平臺,依托與寶雞精密測繪工程有限公司、中國鐵建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等優質企業共建了中鐵高鐵學院、中鐵精測學院等8個產業學院,聚焦企業需求和科學前沿、對標產業發展,建成高鐵施工與維護、盾構與掘進等15個技術應用研究中心,推進集團化辦學、現代學徒制培養、實訓基地建設,推動專業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銜接,人才培養鏈和產業鏈相融合,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
(四)推進“四方聯動”多方合作育人模式,強化集團育人成效

圖4 職業教育集團“四方聯動”合作育人模式
為推進鐵路建筑產業升級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需求,集團依托“因鐵路而生、因鐵路而長”的辦學特色,根植鐵路建筑行業、企業,打通政、行、企、校一體化人才共育渠道和途徑,構建“政行企?!彼姆铰搫訁f同育人合作模式,創新“項目載體、信息貫穿、能力遞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一貫穿、雙融入、三層次”專業課程體系,打造“線上+線下+職場化”課堂教學模式,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創新工匠精神培養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分層分類培養、“1+X”證書制度試點、勞動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開展集團工匠精神引領計劃、技能競賽引導計劃、素質評價引航計劃,實行多方聯動職教體系建設,形成了“雙主體、三融合、四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成員單位優勢教育資源跨域共享。
三、集團的成果成效
(一)校企合作層次不斷提升
牽頭單位陜鐵職院與其它集團成員單位聯合先后共建BIM技術等國家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個、陜西省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實驗室1個、秸稈綜合利用陜西省“四主體一聯合”校企聯合研究中心1個、軌道交通新材料陜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鐵道工程未來產業創新研究院1個、軌道交通供電等渭南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秘書處(成果轉移中心)被授予渭南市示范技術轉移機構。圍繞BIM技術研發與應用、混凝土材料研究與推廣、鐵路施工與維護、工程測量與檢測、工程監控與災害防治、智慧制造與精益創新、工程咨詢與培訓等方面開展技術服務,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二)社會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牽頭單位陜鐵職院與其它集團成員單位,近五年聯合開展技能大賽70余項,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0余期,集團牽頭單位陜鐵院入選全國職業教育社會培訓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連續3年獲評陜西省“雙百工程”先進單位,入選全國首批魯班工坊運營項目1項,開發11個雙語培訓包,海外培訓1.02萬人日,培訓總量達10余萬人日。同時,聯合培育陜西省科技領軍人才、陜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等省市級人才7人,立項市廳級以上科研團隊1個,立項市廳級以上科研項目89項、承擔企業技術服務300余項,合同額6200余萬元,為企業創造價值逾3.5億元,公開發表論文2074篇、專利授權391件,成果轉化6項,榮獲省級以上科技類成果獎60余項,有效服務了高鐵高端產業發展和城軌產業高端轉型升級。
(三)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牽頭單位陜鐵職院與其它集團成員單位聯合先后共建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2個,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基地2個、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立項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2個、立項首批國家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1個、新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10個、獲評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3個、工信部校企協同就業創業示范基地1個,主持或參與國家教學標準、課程標準等31項,獲首屆國家優秀教材獎3部、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同時,《2021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學生發展指數全國百強院校,位居500強企業最青睞的高水平高職學校首位?!敖鹛O果”中國科教評價網顯示,牽頭單位陜鐵院高鐵、城軌兩個高水平專業群均為“5星”最高檔,高速鐵路施工與維護等5個專業競爭力居全國第一,工程測量技術等3個專業居第二。
四、發展展望
下一步,集團將依托國家“一帶一路”和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和“雙高”計劃的實施,突出成員單位需求導向,深化“四個對接”,推進集團實體化辦學,助力集團成員單位科學發展。
(一)對接國家戰略,打造跨境校企共同體
服務“一帶一路”和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集團牽頭制定標準,輸出中國方案,實現跨境校企深度合作與產教深度融合。積極與中國中鐵依托“全國首批魯班工坊運營項目”-肯尼亞魯班工坊,面向肯尼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本土化鐵路技能人才,形成國際合作辦學經驗典范,培養國際化鐵路人才,輸出中國鐵路職業教育標準,傳播職業技術和中國文化,增進中外民心相通,服務中國鐵路“走出去”,助推“一帶一路”倡議走實走深。
(二)對接產業升級,構建產教融合共生態
主動服務高鐵、城軌產業升級,打造“理念共生、價值共生、利益共生、文化共生”產教融合共生態,形成“政行企?!甭搫尤谕ǖ木C合效應。指導組建政、行、企、校參與的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為專業群建設掌舵護航。與中國中鐵等共建“鐵建盾構學院”等產業學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牽頭制定專業教學和課程標準,建立學分互認和多種學制等,實現專業、課程、教學與職業標準的銜接和集團內鐵路類專業標準的統一。
(三)對接企業需求,擴展協同育人朋友圈
按照“鞏固鐵哥們、廣交新朋友、開拓新版圖”的思路,擴大協同育人朋友圈??偨Y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經驗,推廣應用到100個專業以上,組建現代學徒制班100個以上,輻射帶動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培養。吸納更多500強企業加盟。聚焦精測精調、智慧建造、盾構技術等新技術研發應用,與中國鐵建等行業龍頭企業新建10個技術應用協同中心,打造“全真實體+虛擬仿真+技能大師”協同化技術技能平臺。引企入校,共建橋梁、車站等生產性實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有力支撐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
(四)對接區域發展,構筑文化服務策源地
面向區域發展和社會需求,打造“技能培訓+文化傳承+終身教育+扶智扶志”文化服務策源地。響應國家“1+X”證書制度改革,成立鐵路培訓學院,建立跨企培訓中心,面向集團企業職工等開展職業等級技能培訓。建設和完善華陰老腔、華州皮影等民間技藝大師工作室,傳承非遺文化。實施西部扶智扶志計劃,結對幫扶西部地區職業院校,帶動集團內中高職院校的共建發展和集團內企業的創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