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nvtnl"><nobr id="nvtnl"><meter id="nvtnl"></meter></nobr></address>

          <address id="nvtnl"></address>
          <form id="nvtnl"></form>
          學術天地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會工作 > 學術天地 > 正文

          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全力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發布日期:2022-03-02


          一、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一)深刻認識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重大意義

          在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歷史節點,黨中央召開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指出了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確立了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融匯了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所進行的奮斗、犧牲和創造,深刻揭示了“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黨和國家事業邁入第二個百年的精神指引和行動指南,是我們走好新時代趕考路的科學指引。

          (二)百年職教為黨和國家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百年奮斗,創造了偉大的歷史成就,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我們黨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中國用幾十年走過西方幾百年走過的路。在黨的領導下,職業教育作為史詩中的組成篇章,為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高勞動者受教育年限做出了重要貢獻。

          黨始終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支持下,我國現代職業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一是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截至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共有1.15萬所,在校學生有2857萬人;二是布局了世界最多區域的職業院校,實現全國職業院校31個省333個市2846個縣全覆蓋;三是構建了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2014年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到2021年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職業教育政策供給不斷完善,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目標穩步推進;四是培養了世界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師資;五是研制了緊跟科技和產業變革的新版職教目錄,包括19大類、97個專業類、1349個專業;六是培養了近億技術技能人才,“十三五”以來,年均向社會輸送1000萬左右畢業生,這些畢業生已成為我國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的中堅力量;七是服務了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戰略;八是支撐了就業結構性變化,現代制造業和新興產業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的畢業生;九是助力分配結構優化和共同富裕;十是促進教育公平,為人人享有出彩的機會創造了條件。

          (三)新發展理念引領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不能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掌舵領航,立足“兩個大局”,保持發展定力,堅定走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與中華優秀文化和中國精神相結合,推動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經濟理論、科技理論、教育理論等的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新飛躍。

          當前,高質量發展是時代主題,六中全會總結的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是新征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歷史坐標。必須深刻理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始終把職業教育放在“兩個大局”中考量,認清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歷史方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瞄準強國建設目標,根植中國文化豐厚的土壤和廣闊天地,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寫在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中,寫在服務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制造、智慧化社會的發展中,寫在實現人人出彩、技能報國的偉大實踐中,建設高質量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書寫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方案,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理論體系。

          (四)堅定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和類型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創造了人類文明的新形態,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彰顯了國家制度和治理能力的強大優勢,堅定了中國人民的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這是我們取得重大歷史成就的偉大力量之源。與此同時,中國實體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中國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成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具有不可撼動的中心地位,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源自于中華文明注重實業興國的文化基因。中國從農耕時代便產生了魯班藝術、工匠文化、墨子數學光學等職業教育的初步形態,并由此締造了數千年的大國經濟的輝煌歷史。

          喚醒中國職業教育文化自信是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靈魂、命脈。五千年中華文明,注重實業的理念一脈相承,工匠精神就是對制造業、手工業的重視,匠心文化是中國工業門類齊全、實體經濟厚重勃發的文化之源。邁進新征程,職業教育要提高政治站位、文化站位、歷史站位,要深入研究人類的工業文明史,挖掘實業興國文化之源,喚起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和類型自信,擔當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人才的重任,以偉大建黨精神指引培養知識技術技能人才。加強現代職業教育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挖掘中國兩千多年職業教育文化的優秀基因,闡釋新時代職業教育文化自信的深刻內涵,推進在新技術革命背景下的傳承與發展。放眼千年,在新征程上書寫好職業教育新的歷史。

          (五)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根本之問

          六中全會號召全黨要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把握歷史發展大勢,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黨開啟了第二個百年的趕考之路,現代職業教育也踏上了建設第二個百年新的趕考之路。職業教育戰線要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認清時代方位,提高政治站位,承擔歷史使命,“以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為指引,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思考“現代職業教育是什么、要干什么”,回答好職業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根本之問,著力提高人力資本供給的總量和質量,推進技能型社會建設,努力實現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能出彩的美好愿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優化職業教育類型結構,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這是新征程中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根本定位。習近平總書記還把技術技能人才作為我國建設全球人才高地的重要內容。為此,必須深刻理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核心內涵,立足服務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綠色化發展,大力培養適應科技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能夠勝任生產和服務一線需要、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瞄準“十四五”強國建設目標,提升人才培養規格和人才定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造就大批堪當歷史重任的時代新人。

          二、立足第二個百年,勇擔新時代的歷史使命

          (一)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是職業教育的政治保證

          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最重要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深刻闡釋了新征程中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治要求。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最本質的特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關系我國職業教育事業興衰成敗和現代化強國建設全局。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沿著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開拓創新。

          奮進新征程,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將“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思想融入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從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把握新的時代方位和歷史起點,認真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積極投身于教育強國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二)職業教育是助力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

          黨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基礎研究,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關心科技的新發展新突破,在2016年杭州G20峰會上以主席國的身份提出了數字經濟重大議題,2017—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全體同志先后集體學習研究了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科技、碳達峰碳中和、生物安全、數字經濟等前沿科技的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引領我們走上創新發展之路。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職業教育承擔著助力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使命。為此,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并緊緊對標世界新興科技創新發展、“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的趨勢,努力提高職業教育的前瞻性、引領性、適應性,將職業教育納入科研鏈,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的“中試車間”,破解“科技產業兩張皮”問題。要推動職業院校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圍繞新材料與應用技術、工業互聯網技術、柔性電子技術、智能網聯汽車工程技術、智能環保裝備技術、稀土材料技術等新專業,促進職業教育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聚焦培養具有“科技向善、以人為本”情懷、服務生產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具有成果轉化能力的行業應用人才,著力提升我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發揮職業教育在國家工業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支撐作用,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貢獻職教力量。

          (三)職業教育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

          六中全會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黨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全面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壯大實體經濟,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是實現制造強國、數字強國等強國建設任務的主力軍。據人社部、工信部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中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過1900萬人,2025年這個數字將接近3000萬人,缺口率高達48%。先進制造業需要的是具有數字化知識結構、數字化技術技能的人才。為此,職業教育必須全面改革、創新、升級,重構技術技能人才的知識結構。

          面向經濟主戰場,要求職業教育必須著力服務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教育規律服從產業規律,產業規律決定教育規律。職業教育是服務面向最為廣泛的教育,其專業覆蓋了41個大工業門類體系,涵蓋了國民經濟各個領域,面對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尤其是制造業和制造服務業、九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以及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所需崗位。職業教育要順應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綠色化發展趨勢,尤其是以數字化技能為主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職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邁入第二個百年,中國要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要求職業教育必須跟得上,以服務支撐制造強國建設、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解決“卡脖子”核心技術,進一步提升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四)職業教育是調整優化教育結構的基礎措施

          隨著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教育結構、人才結構、治理結構等都要與之相適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辦好本科職業教育。這是調整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構建適應國家生產力發展階段的教育結構,也是調整國家的人力資本結構?!笆奈濉逼陂g,高等教育將在普及化條件下運行,最重要的是調整結構、提高質量。要緊跟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用數字思維、經濟思維、產業思維來推動職業教育發展。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產業轉型規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律,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適應能力。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要進一步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適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的教育結構,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是優化類型結構。研究表明,德國高等教育階段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占比70%,瑞士占比80%,而我國還比較低,必須加快轉型步伐。優化專業結構,聚焦國家緊缺技術技能人才,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注重專業設置與崗位、職業、產業的對接,推動專業結構、人才結構與國家產業結構、需求結構的相適應、相匹配。二是優化區域結構。職業教育根據國家關于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成渝經濟圈、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區域經濟布局,不斷改造升級,以更好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結構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特別是培養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人才需求,不斷使職業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

          (五)職業教育是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

          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黨的奮斗目標。六中全會指出,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發展階段,黨提出了推進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并將技術工人作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內容,要求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提高技術工人工資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技術工人隊伍?!笆奈濉睍r期,我國制造業要走向產業鏈高端、價值鏈高端,要鍛造長板、補齊短板,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需要大量站在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要求職業教育必須加快變革,以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職業教育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調整收入分配結構的民生工程。要推動建設技能型社會,加快構建面向全體人民、貫穿全生命全周期、服務全產業鏈的職業教育體系,努力滿足在新征程中人民對高水平生活、高質量健康、高品質體驗的新需求。共同富裕需要共同奮斗,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要在全社會弘揚鼓勵奮斗的風氣,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風氣,打造職業教育發展的新生態。推動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使職業院校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穩定就業,成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有生力量,成為暢通階層流動的重要助力。

          (六)職業教育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助力

          《決議》指出,黨的百年奮斗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以大國領袖的深邃思考,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成為推動人類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面對全球疫情肆虐、氣候變暖、減貧與增長等一系列重大挑戰,中國的發展成為世界的機遇,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習近平總書記將職業教育作為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內容,在許多重要國際會議上不斷提出職業教育合作新舉措,倡議建立金磚國家職業教育聯盟,舉辦職業技能大賽,為五國職業院校和企業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同東盟加強職業教育、學歷互認等合作;實施“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繼續同非洲國家合作設立“魯班工坊”等。

          職業教育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職業教育列為重要內容。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服務國際產能合作和中外人文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框架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對接合作國家的產業需求,緊跟科技進步發展趨勢、對接數字化轉型崗位需求、瞄準數字經濟,以就業為導向,通過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提升人力資源開發質量。搭建職業教育數字共享平臺,促進職業教育公平可及,以技能轉型助力全球減貧;提升職業教育的貢獻力,以技能合作來支撐和推動經濟增長。著力打造職業教育技能共同體,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搭建實踐平臺,培養國際化知識技術技能人才。以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貢獻職業教育中國智慧、中國標準和中國方案,創造并豐富新世紀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燦爛圖景。

          三、服務“四個面向”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新征程、新使命、新作為。中國職教學會第五屆理事會換屆以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對標“十四五”發展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緊緊圍繞教育部黨組工作部署,堅持“政治強會、學術立會、服務興會、依法治會”的工作方針,重點打造了高端論壇、智庫建設、教師說課、職教博覽等“十大工作載體”。特別是今年以來,中國職教學會認真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瞄定適應性和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一)堅持黨建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中國職教學會堅持走“政治強會”之路,始終堅持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自覺提高政治站位和全局站位。通過搭建工作載體,堅決把黨的領導全面落實到學會工作的各個方面,服務構建時代新人培育新格局。學會將課程思政和立德樹人作為所有分支機構的兩大重要任務,用百年大黨的精神譜系,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知識技能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各環節,培根鑄魂、啟智潤心,教育青年學生胸懷國之大者,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委員會引領作用,辦好全國職業院校黨委書記論壇,做好“我來講黨課”微視頻活動等工作,以全面提升職教戰線黨建工作水平。重塑德育工作委員會,打造職業院校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平臺,推出了一批好老師、好學生。依托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工作委員會,辦好新時代卓越匠心文化論壇,提振職業教育文化自信。

          (二)緊跟科技進步,加速職教新版專業落地

          中國職教學會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精準服務“四個面向”,將新版專業目錄作為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構建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的切入點,通過數字化說課、前沿科技培訓、高端論壇等活動,高標準加快推動新版專業目錄落地。重構職業教育知識體系、技術體系和技能體系,倒逼職業院校系統化、體系化、結構化改革,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研究制定新版專業簡介和專業教學標準框架,進一步彰顯類型教育特色。組織院士、專家全方位深度解讀專業升級背后的理論依據和科技驅動力量。繼續舉辦“開啟新征程:解讀落地新專業”等活動,加大宣傳力度。深化“三教”改革,從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場景切入,推動教學改革、教材建設,重構課程體系等,圍繞新版專業19個大類,系統設計和舉辦系列數字化說課活動。舉辦AI+新職業、微電子、工業互聯網、增材制造等新技術培訓,提升職教師資數字化教學能力。推動職業教育補知識化短板工作,為職業院校畢業生奠定終身發展基礎。

          (三)立足智庫建設,推動職業教育理論創新

          中國職教學會花大力氣努力夯實“學術立會”根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時代方位,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圍繞“職業教育是什么、為什么”這個根本問題,切實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提高智庫站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關于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重要論述,探索現代職業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模式和路徑。緊盯科技前沿,策劃舉辦光子智造、智慧農業、新能源汽車等高端論壇,打造職業教育新技術、新理念前沿陣地。加強職業教育知識技術技能建設、職業能力重構等研究,扎實推進中國特色類型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出好智庫成果,對標強國建設目標任務,布局重大課題,為提升職業教育適應性提供智力支持。建設職業教育新技術培訓案例庫。辦好“中國職教大講堂”“中國職教云說課”。

          (四)打造工作載體,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分支機構是智庫型學會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抓手。中國職教學會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為牽引,瞄準強國建設目標,以服務解決“卡脖子”技術攻關與發展先進制造業為重點,構建適配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性工作載體,培養國家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學會現有39家分支機構,已形成“黨建引領、科技支撐、文化鑄魂”的協同發展格局,即以黨建工作委員會、德育工作委員會為引領,以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委員會、微電子技術專業委員會、智能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智慧物聯網專業委員會、數字商務專業委員會、智慧財經專業委員會、高端裝備制造專業委員會、鄉村振興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委員會等工作載體為支撐,以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工作委員會固本鑄魂。發揮分支機構行業智庫作用,著眼國家重大需求、行業發展需求,就如何培養適應新經濟、新技術、新職業要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開展創新實踐。

          (五)堅持跨界融合,重塑職教發展社會生態

          中國職教學會把類型建設作為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邏輯,堅持跨界融合,跳出職教看職教,動員凝聚社會各界力量關注、支持并參與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優化智庫結構,廣泛團結以兩院院士為核心的科學家、經濟學家、企業家、教育學家等各領域專家,以院士、專家前沿研究引領職業院校拓展視野,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結構提供支撐。講好職教故事,大力挖掘宣傳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的典型事跡,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推動國家、社會、企業、學校、家長、學生等各主體職業教育人才觀和諧統一?;I辦中國職業教育博覽會,設置前沿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論壇、青年科學家和青年教師論壇等論壇,校企合作對接會、科技成果轉化發布會等會議,以及智能制造和機器人展、工業互聯網展等展覽,聚力打造職業教育與前沿科技對話、與產業優化升級對接的交流平臺,努力營造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的良好社會生態。

          (六)搭建國際平臺,服務教育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國職教學會在經濟全球化和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深化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聚焦職業教育在提升就業競爭力、服務產業優化升級、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構建人類技能共同體,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注入新的動力和載體。辦好每年一屆的“一帶一路”職業教育國際研討會,利用數字技術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攜手共建“數字職教”平臺,推動技能數字化轉型,提升人力資源開發質量。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中國職教學會外語教育工作委員會、國際合作交流工作委員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職業教育分會等國際交流合作平臺,著力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知識技術技能人才。加強職業教育國際智庫建設,推動全球職業教育理論創新,探討解決縮小收入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可持續發展等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編制并發布《“一帶一路”職業教育年度發展報告》等智庫報告。

          新起點、新征程、新使命。深入學習領會和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是職教戰線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要努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引,立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牢記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深刻領會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以此為坐標,在回顧中國職業教育百年奮進歷程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勇毅前行、擔當使命。從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實踐發展、豐富理論創新出發,全力推進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為服務高質量發展、支撐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職業教育的新貢獻。

          引用本文請標注:劉建同.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全力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5-11.


          (責任編輯:zhaoq)

          友情鏈接

          電子郵件: chinazyorg@chinazy.org 電話:010-62389019   京ICP備0904892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6194號 聯系方式

          版權所有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網     技術支持:萬合技術 博達軟件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一级无遮挡毛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AV黄网站永久APP
          <address id="nvtnl"><nobr id="nvtnl"><meter id="nvtnl"></meter></nobr></address>

                  <address id="nvtnl"></address>
                  <form id="nvtnl"></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