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 鄧傳淮
2022年6月30日
尊敬的魯部長,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出席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舉辦的“學新法、踐新法、開新局”論壇。首先,我代表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我結合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九個堅持”的重要論述,圍繞這個根本問題,與大家交流一下我對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的理解和認識。
一、職業教育“培養什么人”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要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每個受教育者的性格稟賦、興趣特長、素質潛力也是各異的。新法規定,立法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職業教育是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而實施的教育;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的類型和定位決定,職業教育培養的人在“五育并舉”的總要求下,又有自身的特點和側重。
(一)職業教育法強調德技并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各領域(有德無才會誤事,有才無德會壞事,有德有才方能干成事。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才無德是廢品,無德有才是毒品)。職業教育培養的人一方面要寓德于技,培養受教育者的品德、公德、大德和職業道德,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另一方面要技能報國,努力提高技術技能水平,成長為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國家進步、民族復興提供技能支撐。新法規定,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培養技術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鮮明體現了德技并修的要求。
(二)職業教育法強調知行合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教育引導學生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黨的教育方針既強調“兩個服務”,也強調“兩個結合”,即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新法規定,職業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種職業或者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知行合一、工學結合,就要把教育鏈和生產鏈更緊密連結起來,使受教育者把知識和技術直接應用于生產實踐。新法許多條款都規定了實習實訓,要求建設高水平、專業化、開放共享的產教融合實習實訓基地,明確職業教育受教育者有參加實習的義務并保障其實習期間的合法權益等,著力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三)職業教育法強調市場導向。職業教育是面向市場的就業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新法規定,職業教育要滿足從事某種職業和職業發展的需要;實施職業教育要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規定職業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就業創業促進機制,采取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服務,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規定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質量評價體系,評價過程應當吸納行業組織、企業等參與。要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建立更靈活的機制,市場需要什么專業,就培養什么專業,不適應市場的要及時調整;職業需要什么能力,就訓練什么能力,使職業教育的受教育者更受市場歡迎、企業青睞。
(四)職業教育法強調類型特征。職業教育是類型教育而不是層次教育。民族復興需要知識創造型人才,也需要技術技能型人才(數據顯示,我國有近9億勞動者,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00多萬人、僅占6%)。要樹立職業教育受教育者和普通教育受教育者只有類型之分、沒有高低之別的觀念。新法規定,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用人單位不得歧視職業學校畢業生,國家采取措施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二、職業教育“怎樣培養人”
對怎樣培養人,習近平總書記有很多重要的論述,提出要發揮“四個主體”的作用,推動“四個加快建成”,堅持“五育并舉”,著力在“六個方面下功夫”(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讓青少年學生做到“八個學會”(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新法貫徹落實這些基本要求,就職業教育怎樣培養人提出一系列制度舉措。
(一)培養主體上,多元辦學、企業主體。職業教育是面向社會的跨界教育。新法明確教育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群團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等多主體,可以通過獨立舉辦、聯合舉辦等多種形式舉辦職業教育;強調讓企業在辦學中“唱主角”,發揮企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鼓勵企業舉辦高水平職業學校、發展高質量職業教育;強化企業辦學責任,企業開展職業教育的情況應當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二)培養機制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法健全制度保障,著力破解校企合作一頭熱、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兩張皮的突出問題。一是促進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教材開發、培養方案制定、質量評價、教師培養培訓、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全過程。二是規定產教融合型企業制度、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度,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
(三)培養體系上,融通貫通、協調發展。一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橫向融通。建立融通發展立交橋,受教育者可以在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兩種類型之間轉換,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需要選擇不同的教育類型。強調要把職業教育的要素融入普通教育體系。刪除“分流”的概念,規定國家優化教育結構,科學配置教育資源,統籌推進兩類教育協調發展。二是職業學校教育體系內部縱向貫通。規定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由???、本科及以上教育層次的高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實施;規定中高職貫通培養制度;建立適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律的考試招生制度。三是強調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互通。長學制、體系化的職業學校教育和短期的、模塊化的職業培訓都要大力發展,滿足多樣化學習需求。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實施主體、學習成果也要互通互認,建認證、積累和轉換機制。
(四)教育管理上,強化統籌、共同治理。職業教育是跨越職業與教育、企業與學校、工作與學習的界域,需要強化統籌管理,推動共同治理。新法規定,職業教育實行政府統籌、分級管理、地方為主、行業指導、校企合作、社會參與。國務院層面,規定國務院建立職業教育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全國職業教育工作。部門層面,規定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職業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管理;有關部門在職責范圍內分別負責有關工作。省級層面,強化省級人民政府統籌權,可以依法整合、優化設區的市、縣人民政府職業教育工作職責,統籌區域內職業教育發展。職業學校層面,明確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內部治理機構,推動形成學校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多元治理格局。
三、職業教育“為誰培養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我們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觀者和反對派,更不是破壞者和掘墓人;是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的人;不能培養那種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人。實施職業教育要堅持正確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牢牢把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一)強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新法規定,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新法著力把黨的領導落實為制度規范。規定公辦職業學校實行中國共產黨職業學?;鶎咏M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中國共產黨職業學?;鶎咏M織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和有關規定,全面領導學校工作。規定民辦職業學校依法健全決策機制,強化學校的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政治功能,保證其在學校重大事項決策、監督、執行各環節有效發揮作用。
(二)強調堅持扎根中國大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扎根中國大地辦職業教育,回答好中國之問、時代之問。新法規定,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符合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新法鼓勵職業教育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支持引進境外優質的資源發展職業教育,鼓勵有條件的職業教育機構赴境外辦學。積極推動職業教育“走出去”,積極參與職業教育世界治理,不斷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三)強調服務國家戰略和技能型社會建設。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使命。一要為國家戰略需要培養人。面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新法規定,國家根據產業布局和行業發展需要,采取措施,大力發展先進制造等產業需要的新興專業;加快培養托育、護理、康養、家政等方面技術技能人才。面向鄉村振興戰略,新法規定國家支持舉辦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鄉村振興人才。二要為建設教育強國培養人。不補齊職業教育的短板,就不能實現教育現代化、不能建成教育強國。要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優化教育結構,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職業教育的需求,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三要為建設技能型社會培養人。把建設技能型社會寫入立法目的,是新法的又一個亮點。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不僅需要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突破“卡脖子”技術,也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把先進的技術設備轉化為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勞動力素質,提高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
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認識,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政策法規司作為依法治教工作部門,重要文稿起草部門,必須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帶頭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以實際行動推進教育法治建設進程。我們也期待與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加強溝通和合作,共同為學習宣傳貫徹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貢獻綿薄之力、做出應有貢獻。最后,祝愿大家工作順利、身心健康、闔家幸福!